铁路工程违规分包暗藏隐患,河北科信涉嫌违法转包隧道防水材料

2025-08-29 23:23:00  来源:百姓
分享到:

      西延高铁项目工地上,一列冷滑试验车缓缓驶出,标志着这条连接革命圣地的铁路线离通车目标更近一步。然而在这顺利进展的背后,防水板与止水带这些被称为隧道工程“生命线”的核心物资,正被层层转包的阴影所笼罩。

      近日,有知情人士爆料,河北科信特种橡塑有限公司在西延铁路项目中将隧道止水带合同违规分包,而招标文件与中标合同中都明确载有“本招标物资不允许转包或违法分包”的条款。

       铁路工程违规分包暗藏隐患,河北科信涉嫌违法转包隧道防水材料招标文件中关于禁止转包的约定司法文书(2023)冀1127民初1641号案件等相关材料证实,河北科信将GZ05包件的止水带合同物资,擅自分包给某橡塑有限公司。

 

      合同禁令形同虚设

     西延铁路项目招标文件(编号:XYJG-002)第二章第14页用白纸黑字明确写着:“本招标物资不允许转包或违法分包”。
     河北科信签署的中标合同第17.2条款同样作出刚性规定:“卖方不得转包合同物资”。双重禁令如同两道紧锁的闸门,本应严防违规操作的发生。

 

     铁路工程违规分包暗藏隐患,河北科信涉嫌违法转包隧道防水材料
     然而,这些合同条款却沦为“一纸空文”。

     安全隐患不容小觑

     防水板与止水带是隧道工程的“生命线”,堪称抵御地下水渗透的最后一道屏障。

     铁路工程中的甲供物资,直接关系到工程结构安全,必须由中标人直接组织生产。这种绕开合同约束的分包行为,会导致质量责任链条断裂,一旦出现问题将难以追溯,整个质量责任体系形同虚设。
     前车之鉴:安全事故触目惊心

     违规转包不仅是对合同条款的违背,更是对生命安全的严重威胁。2020年5月17日,连徐高铁LXZQ-Ⅲ标邳州特大桥工地因劳务违法转包发生了一起高处坠落事故。5名作业工人从挂篮坠落,造成3人死亡、2人受伤的惨剧;2011年在吉林省白山市的靖宇县和抚松县境内一段总价值23亿元铁路工程,被层层转包、违规分包给一家“冒牌”公司和几个“完全不懂建桥”甚至是厨子出身的包工头。本应浇筑混凝土的桥墩,竟被偷工减料投入大量石块,形成巨大的安全隐患。一位施工人员直言:“将来这趟火车通了,我可不敢坐。”
      违法转包屡禁不止
      违法转包现象在建筑行业并非个例。2024年3月,陕西省住建厅通报查处了106个单位和个人,其中61个项目存在各类市场违法行为。

      铁路工程违规分包暗藏隐患,河北科信涉嫌违法转包隧道防水材料涉及违法行为的建设单位44家、施工企业38家、违法个人24人。

      法律后果与监管挑战

     根据《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办法》,违法分包包括多种情形。

      如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工程分包给个人的;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单位的;将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分包给其他单位的等。
非法转包的法律后果包括:转包行为无效;没收非法所得;转包人可能受到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甚至可能被吊销资质证书。
2024年新修订的《铁路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规定,此类违法分包行为一经查实,涉事企业将被取消1-3年投标资格,这意味着其在铁路建设市场的生存空间将受到重创。

      加强监管迫在眉睫

      白纸黑字的合同禁令沦为任人揉捏的废纸,关乎千万旅客生命安全的核心铁路物资被当作牟取私利的“转包生意”,铁路工程的安全红线受到严峻挑战。

     业内专家强烈呼吁,必须尽快建立跨项目违规行为数据库,对失信企业实施“一票否决”制度,让失信者在铁路建设市场无处遁形。唯有如此,才能确保万亿级铁路投资真正用在刀刃上,才能让每一寸铁轨、每一米隧道都经得起岁月的检验。

     高铁项目工地上,工程车辆依旧川流不息,焊花飞溅、机械轰鸣,一片繁忙景象。然而在这如火如荼的建设热潮之下,违规分包所埋下的安全隐患并不会随着工程进展而自动消散。它们如同潜伏在轨道下的暗礁,随时可能对整条线路的运营安全构成威胁。
      要彻底消除这些隐患,必须建立起全方位、多层级的监管体系:既要强化主管部门的监督执法,也要落实建设单位的主体责任;既要依靠现代科技实现全过程可追溯,也要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形成舆论压力。同时,对发现的违规行为必须“零容忍”,依法从严惩处,大幅提高违法成本,让敢于触碰红线者付出沉重代价。唯有如此,才能为每一条铁路线筑牢安全屏障,才能让飞驰的列车永远行驶在坚实的轨道上,才能让每一位旅客都能安心地踏上旅程,平安抵达目的地。
      来源今日头条

(责编:gongyi)